【台灣永續網 報導】
丹娜絲颱風來襲,強風豪雨席捲全台,各地陸續宣佈停班停課消息。勞動部提醒,颱風期間及災後搶修、復原工作潛藏高度職業災害風險,雇主應切實加強防災措施,並為外勤作業勞工提供充足的安全防護設備。若雇主違反規定,最高可處新台幣30萬元罰罰。
外勤作業勞工 面臨多重風險
勞動部指出,颱風天氣惡勢,外勤作業勞工可能面臨:
- 道路淹水
- 路樹傾倒
- 塌方落石
- 道路損壞
- 物體飛落
- 電線脫落
- 電桿傾倒
- 其他各種意外災害
根據《職業安全衛生設施規則》第286條之2,雇主必須視作業風險提供救生衣、安全帽、通訊設備及必要的安全防護設施。勞動部也提供《颱風天外勤安全指引》,協助企業評估颱風期間外勤工作風險。
威煦軟體:防災應落實於日常管理
台灣環安衛軟體領導廠商「威煦軟體」總經理吳育宏也提醒,台灣地處地震及颱風頻繁的區域,防災絕對不能只在災害來臨前才開始。
吳育宏指出,政府雖已制定相關法規與指引,但重點在於企業是否真正執行到位。「法規是基本要求,企業執行力才是真正關鍵。」他呼籲各行業應主動強化防災教育與內部管制流程,才能有效降低災害風險,保障員工生命安全。
勞動部提醒:五大外勤防災重點
針對不同場域,雇主應採取以下安全措施:
- 「鄰水及高風險地區作業」:應設有緊急通報、撤離及救援機制。
- 「道路修復及邊坡工程」:應清除松動土石,設置擋土支撐,並派員現場監測。
- 「建築施工及廣告招牌防護」:施工架、工地圍繩應加強穩固,風壓物品應接前撤除。
- 「塔吊作業安全」:必須加強塔吊固定,風速超過每秒16公尺時,立即停止作業。
- 「災後復原與清理作業」:須防範沒水、壔落、漏電、缺氧、中毒等次生災害。
出勤權益保障 勞工安全第一
勞動部強調,颱風等天然災害發生時,勞工出勤的首要原則是「防災與避難」。 若所在地政府宣佈停班,勞工未出勤屬不可抗力,雇主不得視為礦工、遲到,也不得強迫勞工補班、扣發全勤獎金或以事假處理。
若事業單位因特殊營運需求,需安排特定人員於颱風天出勤,應事先與勞工協議工資加給、交通資助或交通安排,並切實保障上下班路線之人身安全。若發生職災,雇主必須依法給予公傷病假及職災補償。
勞工權益維護與申訴管道
勞動部已經在網站設置「天然災害勞工出勤權益」專區,實習地解釋颶風期間勞工的工資與工時權益,讓勞工可以明白自己有的權利。如果勞工遇到工資或工時不公平的情況,可以整理相關資料,向地方勞工局或撥打1955專線申訴,以維護自己的權益。
【台灣永續網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