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綠色新政對產業的影響
知識篇:歐盟推動淨零產業及願景
——歐洲綠色政綱願景策略解析
歐洲聯盟(European Union,EU)簡稱歐盟,目前是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國際組織,整合了27個成員國的經濟、政治與社會資源,佔全世界貿易約五分之一人口,不僅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更是重要的是國際合作典範。歐盟的前身草創自1951年創立歐洲煤鋼共同體以來,歷經多次擴展與調整後,於1993年宣告單一市場建成,實現商品、服務、人員與資本的自由流動,成為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表率。其中尤以德國與法國為歐盟兩大核心成員國,。單一市場多樣性發展,促進了區域內的交流與合作,使歐盟在國際舞台上展現出強大的凝聚力與影響力。 這種多樣性展現了歐盟融合不同文化、語言與經濟體系的能力,並促使其在全球範圍內發揮重要影響力。
圖1 歐洲聯盟的分合一覽表
歐洲單一市場的建立,不僅是經濟合作的成果,更促進了歐洲內部的政治穩定與整體繁榮。如今在二十一世紀人類關注碳排放量的當下,歐盟也率先提出CBAM碳關稅調整機制以及DPP數位產品護照的解決方案,目前受到全球的高度關注。
一、何謂歐盟單一市場?
歐盟單一市場(EU Single Market)是歐洲聯盟(EU)的核心政策之一,目的在促進成員國之間商品、服務、資本和人員的自由流動,實現經濟一體化和共同繁榮。自1993年正式啟動以來,單一市場被認為是歐盟的重要經濟基石,對歐洲經濟增長和競爭力發揮了關鍵作用。歐盟單一市場的主要特徵
-
- 商品自由流通:消除成員國之間的關稅和貿易壁壘,統一產品標準和規範。
- 服務自由提供:允許企業和專業人士在任何成員國提供服務,而不受國界限制。
- 資本自由流動:促進跨國投資,允許資金在成員國間自由轉移。
- 人員自由移動:所有歐盟公民可以自由移居、工作和學習,享有平等權利。
歐盟機構(如歐洲委員會、歐洲議會和歐洲法院)負責制定和執行相關法規。單一市場依賴統一的規範和法律體系,確保公平競爭和高水準的消費者保護,為確保市場競爭公平,包括防止壟斷、限制不公平補貼和打擊反競爭行為。歐盟目前也正努力拓展單一數位市場的範圍,推動電子商務、數據流通和數位基礎設施的一體化。
圖2歐洲單一市場商品、人員、服務和資本自由流通
歐盟單一市場儘管取消了關稅,但是某些國家間仍存在行政手續和技術性障礙。各國在政策和利益上存在差異,可能導致執行上的困難。全球化和地緣政治變化對歐盟單一市場構成挑戰,如與英國脫歐相關的影響。英國於2020年正式退出歐盟後,不再是單一市場的一部分。這導致英國和歐盟之間的貿易受到更多限制,如需要邊境檢查和關稅,對雙方的經濟交流造成了一定影響。
二、歐洲綠色政綱願景策略
歐洲綠色新政(The European Green Deal)是歐盟於2019年推出的戰略計畫,目的在應對氣候變遷和環境挑戰,同時促進經濟轉型。該政綱目的在到2050年實現碳中和,使歐盟成為全球第一個氣候中和的洲際區域,並將可持續發展和人民福祉作為核心目標。歐洲綠色新政的主要目標在於藉由通過《歐盟氣候法》,將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納入法律,確保各成員國協同努力。並且於2030年達成相較於1990年的碳排放水平,減少至少50%~55%的溫室氣體排放。此外,歐洲綠色新政設立公正轉型機制,協助受到低碳轉型影響的地區與群體,以確保經濟與社會公平。推行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以保護歐盟的碳定價政策,防止因碳排放成本差異造成的不公平競爭,發揮全球對於節能減碳的影響力。歐洲綠色新政內容涵蓋範疇包括:
- 能源:提升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加速淘汰煤炭等高污染能源,推進能源效率計畫。
- 交通:發展清潔交通技術,如電動車與氫能源,建設綠色基礎設施,降低交通運輸的碳足跡。
- 農業與食品:推行「農場到餐桌」計畫(Farm to Fork),促進永續農業生產和食品供應鏈。
- 工業:包括鋼鐵、水泥、ICT、紡織與化工等產業,促使高排放行業向低碳化方向轉型。
- 建築:提升建築物的能源效率,推動既有建築翻新計畫,減少建築行業的排放。
- 自然與生物多樣性:恢復自然環境,保護野生動植物,並採取行動對抗生物多樣性的喪失。
圖3 歐盟綠色心證產業計畫四大目標
歐洲綠色新政使用關鍵政策工具包括以綠色融資,動員私營部門資金,支持綠色經濟轉型的投資計畫。鼓勵由下而上的參與,讓公民、地方政府和企業共同參與實現氣候目標。制定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對高碳產品進口徵稅,以防止「碳洩漏」並促進全球碳減排。歐洲綠色新政期望成果能夠改善人類生活品質,提供更清潔的空氣與水,促進健康生活環境。創造經濟機會推動綠色創新與技術,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以綠色新政為基礎,建立歐盟作為全球氣候治理領導者的地位。歐洲綠色新政展現了歐盟在氣候與環境挑戰面前的願景與決心,目的在將這些挑戰轉化為促進經濟轉型與全球合作的機遇。
三、歐盟綠色政綱中「Fit for 55套案」
歐盟的「Fit for 55套案」是歐盟綠色新政的核心部分,55套案是歐盟執委會於2021年提出,目的在實現2030年減排目標和2050年氣候中和的長期願景。該套案的三大轉型方向的包含:
- 競爭力轉型
擴大氣體減排的覆蓋範圍,特別針對交通運輸和燃料領域,推動更具體的減排行動。強定污染者付費原則,對溫室氣體排放進行定價,並根據能源含量及環境效能重新設計稅率結構。
- 社會公正轉型
透過碳定價收入支持碳排放的公正轉型。並且新設社會氣候基金,用於支持受到燃料排放交易系統影響的家庭、交通用戶和小型企業,減輕弱勢族群影響。為弱勢家庭提供直接收入支持,緩解能源轉型中的成本壓力,資助零排放和低排放交通工具,促進交通領域的綠色轉型。
- 綠色轉型
推動資源永續,利用推廣循環經濟,保護生物多樣性,促進生物經濟發展。增加土壤和森林的碳儲存量,實現雙贏效應減緩氣候變遷並且改善糧食安全、農作物和森林品質。
「Fit for 55套案」通過立法、創新機制和經濟激勵,全面實現溫室氣體減排和綠色經濟轉型,並強調社會公平與產業競爭力的協調發展,是歐盟應對氣候挑戰的重要里程碑。
圖4歐盟「Fit for 55套案
四、《歐洲綠色政綱》的影響
歐盟推動《歐洲綠色政綱》可以預見不久的未來,將為全球帶來兩大影響:
- 「區域碳關稅」的實施:歐盟計劃針對高碳排放、高碳洩漏風險的進口產品徵收「碳關稅」(即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目的是防止歐盟內部高標準減排措施導致製造業向排放管制較弱的國家外移,並保護歐盟產業。CBAM的推出將對全球的產業發生革命性的影響,直接倒逼全球低碳轉型:碳關稅將促使非歐盟國家提高環境標準,實現低碳化,以保持其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另外,對發展中國家可能構成貿易障礙,需與國際社會協商以達成共識,確保公平性與促進國際深度的合作議題。
- 碳交易系統的擴大與全球市場影響:歐盟的碳交易系統將覆蓋更多行業,目前已經納管產業包括鋼鐵、水泥、肥料、鋁、電力和氫產業,這些領域的排放控制將加速全球減排進程。歐盟作為碳交易的先行者,其政策將為其他國家提供參考,連帶引領全球碳市場發展,可能推動更多國家建立類似的碳市場機制。同時,通過與歐盟標準對接促進國際合作,全球供應鏈企業將面臨重新配置,從而促進技術合作和減碳行動。
歐盟《歐洲綠色政綱》不僅是針對自身區域內氣候挑戰的策略,更對全球氣候政策和經濟結構產生了深遠影響。通過碳關稅與碳交易系統的擴大,歐盟展示了其在全球綠色轉型中的領導角色,為其他國家和地區樹立了榜樣。同時,這些政策也對全球供應鏈帶來挑戰,尤其是對於出口歐盟的國家,如何應對新規範並確保競爭力,將是未來的一大課題。全球需要以更加開放和合作的態度應對,共同邁向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以上內容節錄自《歐盟CBAM我來了!》新書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