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永續網 特別報導】
2025 年度優先管理化學品的申報作業,將在勞動部近年來數次修法與多起重大工安事故(如明揚大火)所揭示的風險教訓背景下,邁入更高標準、更具即時性與實務導向的新階段。申報作業不僅反映政策面對風險管理的全面強化,也要求企業在資料正確性、作業時效性與內部管理協調方面提升能量。為協助相關企業能夠理解政策要點、有效因應法規要求與優化內部流程,本文彙整最新法規重點、操作流程與常見申報難題,期盼能協助企業順利完成申報作業,降低潛在風險與行政罰責。
.
法源依據與政策背景
- 依據《職業安全衛生法》第14條,以及《優先管理化學品之指定及運作管理辦法》,政府持續建構更加完整與前瞻性的化學品風險管理制度,強調企業需在源頭即掌握化學品流向與危害風險。
- 2021 年底首次針對該辦法進行重大修正,並於 2022 年 4 月正式啟動優先管理化學品的申報制度,首波明定適用對象、申報內容與作業平台等基礎規範;
- 隨後,於 2024 年 6 月 6 日進一步修法,新增動態備查機制、強化申報頻率規定,並修正「最大運作總量」定義為尖峰值,此外也要求提交項目更多元化,納入統編與工廠登記拆列等新要求,顯示政府對化學品源頭控管的決心與技術提升需求。
🔔 新規修法背景: 多起重大工安事故(如明揚科技爆炸、桃園塑化火災等)促使政府重新檢視既有法規的實務執行面,進而強化要求產業對於危害性化學品的管理必須具備更高透明度與主動性,並提高資訊即時傳遞與回報效率,以利主管機關即時掌握風險動態與預防災害發生。
誰需要申報?(適用對象)
申報義務人包含以下四大類型,其定義與責任範圍如下:
- 製造者:指在國內自行製造優先管理化學品者,無論是作為產品進行販售、內部使用,或提供他人進行加工、研發,其生產行為即屬於備查申報的對象;
- 輸入者:係指自國外進口優先管理化學品進入台灣市場者,包括自用或轉售者,皆需依規申報進口量及實際用途;
- 供應者:泛指批發商、經銷商、零售商等,凡有提供優先管理化學品予下游使用單位之業者,亦須依實際供應情形備查;
- 雇主:事業單位或經營者如使勞工接觸、處理、使用該類化學品(包含操作、儲存、反應等行為),即屬雇主責任,須依法完成備查登錄作業。
📌 適用對象原則上與 SDS(安全資料表)規範一致,企業可依照 SDS 項目中的化學品用途、分類與供應鏈角色,判斷自身是否屬於備查責任人。
哪些化學品需申報?
根據《辦法》第2條,目前優先管理化學品依其對人體健康與作業環境的潛在危害程度,明確劃分為以下四大類別,申報準則各有條件:
類型 | 條件與說明 |
---|---|
第1款:對母性與未成年有害 | 含有對母性或未滿18歲勞工具特定健康危害之化學品,若成分濃度超過1%,無論實際運作量多少,皆須列管備查。此類化學品通常具備生殖毒性、胎兒危害風險等特性,為保護弱勢勞工族群,規定最為嚴格。 |
第2款(CMR第1級) | 屬於致癌性(Carcinogenic)、致突變性(Mutagenic)、生殖毒性(Reproductive Toxicity)第1級之危害性化學品,若含量達1%以上,即需備查。此類化學品對人體有長期慢性危害,需高度管理與告知作業人員。 |
第2款(非CMR第1級) | 若為其他非CMR第1級但具慢性健康效應或局部危害者(如呼吸系統刺激、皮膚過敏等),其成分濃度仍須達1%以上,且年運作總量需達1公噸以上才須備查,具有「濃度+總量」雙重門檻設計,屬於風險中階層級。 |
第3款:物理性/急性危害 | 如具爆炸性、可燃性、急毒性等立即性風險,需評估是否達「臨界量總合≥1」的數值門檻。即便僅少量運作,若多項危害性質加總超過該臨界值,也需申報。此分類強調「瞬間性高風險」的管理必要性。 |
📂 完整清單可至勞動部 PRoChem 平台查閱與下載,包括對應CAS編號、危害類型與備查分類代碼,建議搭配SDS清單交叉檢核。
❗ 不適用項目包括:如《危害性化學品標示及通識規則》第4條所述,包括食品、飲料、藥品、化粧品、菸草、非工業用途民生用品、製成品(如電池或塑膠製品成品)、中間體、滅火器等,均不列入本辦法適用範圍。
申報時間與規範(2024 年最新修正)
各類備查類型與說明
首次備查:首次進行優先管理化學品備查的企業,須根據員工人數完成申報。若員工人數超過 100 人,應於公告生效後 6 個月內完成備查;若少於 100 人,則得於 12 個月內完成。此區分方式旨在兼顧大型與中小企業間的實務差異,給予合理的準備緩衝期。
定期備查:完成首次備查後,企業每年需於 4 月 1 日至 9 月 30 日間完成定期備查,適用於《辦法》第 2 條第 1 款與第 2 款所列化學品。企業應定期盤點各項化學品使用狀況與申報資料,建議建立年度稽核與盤點制度,以強化申報準確性與時效性。
半年度備查:針對具高風險之物理性或急性健康危害化學品(屬第 2 條第 3 款者),需每年辦理兩次備查,分別於 1 月與 7 月進行。此類化學品因其危害具立即性,主管機關要求更高頻率之動態追蹤與風險管理。
動態備查:若因製程變更、產能擴增或儲量增加等原因,導致化學品任一時間點超過臨界值門檻,企業必須於超標後 30 天內完成動態備查。此機制可提升風險掌握即時性,減少違規風險。
- 最大運作總量定義:2024 年起,「最大運作總量」正式定義為「尖峰值」,即任一時間點化學品於作業場所中最大存量,非年度累計量。企業應依據倉儲記錄或製程設計能力據實填報。
- 分類代碼修正:自 2025 年 1 月 1 日起,危害分類代碼如 H222、H223、H225、H226 等,將改以修正版《附表三》所列之新版分類代碼進行申報。企業應盡早完成 SDS 文件與內部申報資料之同步更新,以避免系統錯誤或退件風險。
填報資料與平台作業
填報時需提供以下關鍵欄位資料,以利申報系統正確辨識化學品資訊及運作概況。這些資料不僅是系統審核依據,也將成為主管機關進行風險評估與抽查的依據來源,因此填寫內容須詳實且準確無誤:
- 化學品基本資料:包含中文與英文名稱、CAS 號、化學成分比例(濃度百分比)、物理狀態(固體、液體、氣體或混合型式),部分申報平台亦要求選填 UN 編號、GHS 標示分類等欄位,以提升辨識精度;
- 最大運作總量(尖峰值)與年運作總量:尖峰值指化學品於任一時間點在廠內儲存或使用的最高量,而年運作總量則為該年度累計使用、輸入、製造或輸出的總和,兩者須分開估算;
- 運作用途與作業條件:運作用途如清洗劑、反應物、添加劑等需具體列明,作業條件則包括常態作業時的溫度、壓力條件、是否於密閉系統操作、是否涉及高溫反應或暴露風險等;
- 防護措施與暴露人數統計:需列出現場所採用的個人防護裝備(如呼吸器、防護手套、防護衣等),並標明實際暴露於該化學品作業環境中的人數,包括女性工作者及未滿18歲之勞工;
- 運作者基本資料:自 2024 年起,統一編號與工廠登記編號須分欄填寫,此外建議同時備妥事業單位組織架構與負責人資訊,以備必要時調查或稽核。
📌 申報平台:PRoChem 化學品報備與許可平台(https://prochem.osha.gov.tw)。該平台提供帳號登入、表單下載、資料上傳與備查回覆功能,企業應定期登入確認狀態,避免遺漏通知或延遲補件。
📄 每年注意事項:企業應每年重新檢視所有申報內容,包含是否新增使用化學品、既有化學品是否納入管制、危害分類是否異動等;若有異動,須立即更新備查內容並補交資料,確保合規。建議建立年度申報複核流程,由專責人員負責清冊盤點與資料確認,以降低誤報風險。
善用化學品管理系統提升申報效率
在面對多品項、跨部門、跨時程的化學品申報任務時,導入專業的化學品管理系統,已成為越來越多企業的最佳實務選擇。特別是當化學品數量動輒上百筆,並涉及 SDS 更新、危害分類變動、跨部門協作與多工廠資料彙整等挑戰時,若僅靠人工方式管理,極易發生遺漏、重複或格式錯誤,導致申報延遲或退件。
以台灣市佔率最高的「威煦軟體化學雲」為例,該平台透過數位化與自動化管理機制,不僅能大幅減輕人工彙整 SDS、比對列管化學品、產出申報表單的工作負擔,更可串接企業內部採購系統、比對法規變化,真正做到從化學品源頭到申報回覆的全流程管理。
「化學雲」系統具備以下幾項實務優勢:
- 內建化學品法規資料庫:自動比對各化學品是否符合優先管理、毒性化學物質、REACH 等多項法規,並即時更新主管機關公告資料,降低人為遺漏與判讀誤差風險。
- 一鍵產出申報表單與附件:系統可自動生成申報格式,節省大量時間。
- 資料稽核與追蹤歷程清楚:每筆紀錄具備修改紀錄、稽核註記、權限管控與時戳功能,可供內部主管審核與外部機關稽查使用,提升合規透明度。
- 多廠區管理支援:適用於跨據點、多廠區企業統一管理化學品資料,具備分層帳號與自定報表機制,協助總部即時掌握全台或海外據點現況。
此外,「化學雲」也提供申報進度追蹤、通知提醒與 API 串接功能,企業可依照內部作業流程進行客製化設定,讓環安衛單位不再為繁瑣的法規備查疲於奔命。
對於需每年反覆進行備查作業、面對繁瑣流程與稽核壓力的環安衛單位而言,化學品管理系統不僅提升作業效率,更能確保資料正確性與即時性,降低因申報疏失所帶來的法規風險與行政成本。透過數位工具輔助,企業也更能展現對環安管理的積極承諾,提升客戶與主管機關的信賴度。
結語:從合規走向風險治理的進化之路
2025年優先管理化學品申報制度所代表的不僅僅是一項法令上的遵循任務,更是一場企業內部風險治理文化的轉型契機。從申報化學品清單、確認危害分類、準備SDS與佐證文件,到動態備查與即時更新,整體流程正逐步要求企業具備「即時監控、跨部門協調、主動應變」的能力。
在高風險與高監管的雙重壓力下,企業唯有將法規視為內部管理的最低標準,進一步透過數位工具與制度化流程,打造符合國際趨勢的化學品治理體系,才能在確保員工安全與營運穩定的同時,也提升企業形象與市場競爭力。面對未來可能更加精細化與即時化的申報要求,越早啟動體系建設與數位轉型的企業,越能在風險中站穩腳步,建立永續經營的堅實基礎。
【台灣永續網 特別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