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of Contents
Toggle礙子故障模式
什麼是礙子故障模式?
在高壓輸配電系統中,礙子(又稱絕緣子)扮演著支撐與絕緣的雙重角色,確保導線穩固並阻隔電流竄流。然而,長期暴露在戶外環境下,礙子仍可能因污染、氣候、老化或材質特性而出現失效問題。這些潛在的失效途徑,便被稱為礙子故障模式。理解礙子故障模式,不僅有助於電力公司建立可靠的維護策略,也能降低突發停電事故,確保供電安全與電網韌性。
.
礙子故障模式一:沿面閃絡
沿面閃絡是最常見的礙子故障模式之一,尤其在高濕度或高污染環境下更為嚴重。當礙子表面積聚鹽分、灰塵或工業汙染物,再遇上雨水或霧氣時,就可能形成導電薄膜。這層薄膜會降低表面電阻,導致局部放電進而演變成完整的閃絡放電。
特徵與影響:
-
常見於沿海地區(鹽霧)或工業區(煙塵、化學粉塵)。
-
表面會出現放電痕跡,甚至在夜間可觀察到火花或電弧。
-
嚴重時會導致線路跳閘,造成大範圍停電。
防範措施:
-
增加爬電距離,設計更長、更複雜的傘裙結構。
-
在礙子表面塗佈 RTV 矽脂以維持疏水性。
-
定期清洗,特別是在污染嚴重或鹽害地區。
.
礙子故障模式二:材料貫穿
材料貫穿是指高電場直接擊穿礙子本體材料,導致不可逆的損壞。這是最嚴重的礙子故障模式,因為一旦貫穿,礙子將完全失去絕緣能力。
成因:
-
長期局部放電累積,逐漸削弱材料介電強度。
-
製造過程中存在氣孔或缺陷。
-
局部受潮或進水造成內部導電。
特徵與影響:
-
礙子內部可能出現裂紋或碳化痕跡。
-
電壓瞬間下降,導致跳電或設備損壞。
防範措施:
-
嚴格把控材料品質與製程。
-
使用電氣強度更高的複合材料。
-
透過帶電檢測技術(局放測試)提早發現異常。
.
礙子故障模式三:電暈與局部放電
在高壓運行環境下,礙子表面或金具連接處可能產生電暈放電或局部放電(Partial Discharge, PD)。雖然放電量小,但長期作用會逐漸侵蝕材料,使絕緣性能下降。
特徵與影響:
-
電暈會造成能量損耗與電磁干擾。
-
局部放電會逐步侵蝕複合材表面,導致老化粉化。
-
在夜間或暗處可見淡藍色光暈,並伴隨噼啪聲。
防範措施:
-
加裝均壓環(grading ring),降低端部電場集中。
-
選擇耐電暈、耐紫外線的材料。
-
定期進行超聲波檢測與紅外熱像檢測。
.
礙子故障模式四:複合式礙子的特有問題
隨著複合式礙子廣泛應用,新材料帶來輕量化與疏水性的優勢,但也產生了新的礙子故障模式。
常見問題:
-
矽橡膠表面粉化:長期紫外線曝曬會造成表面硬化與粉化,降低疏水性。
-
疏水性衰退:雖然矽橡膠具備疏水恢復性,但在高污染區可能逐漸失效。
-
界面脫膠:傘裙與芯棒之間若結合不良,可能出現剝離,進而導致內部進水與失效。
防範措施:
-
加強原料與製程檢驗,避免脫膠缺陷。
-
定期塗佈或更換老化嚴重的複合式礙子。
-
採用智慧礙子,透過感測器監控表面電流與濕度。
.
礙子故障模式與檢測技術
要降低礙子故障模式的發生,除了設計與材質的選擇,更關鍵的是檢測與預防維護。常見的檢測技術包括:
-
目視檢查:觀察表面裂痕、粉化或異常污損。
-
紅外熱像檢測:偵測異常發熱點,提早發現局部放電。
-
超聲波檢測:捕捉局部放電產生的聲波信號。
-
局部放電測試:量化放電強度,評估絕緣劣化程度。
這些方法能幫助電力公司在礙子故障模式惡化前採取措施,避免突發停電事故。
.
結語:正視礙子故障模式,守護電網穩定
雖然礙子只是電網中一個不起眼的零件,但它的可靠性卻直接影響整個輸電系統的穩定。礙子故障模式涵蓋了沿面閃絡、材料貫穿、電暈與局部放電、以及複合式礙子的特殊問題。若未及時偵測與處理,這些故障可能演變成大規模停電,甚至造成設備損毀與重大經濟損失。對於電力產業而言,建立完善的檢測機制、選擇適合環境的礙子材質,以及推動智慧化維護,將是降低礙子故障模式風險、提升電網韌性的關鍵。
.
關於恩良企業
恩良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創立於1983年,專注於高分子複合材料(BMC與EPOXY)的研發與成型製造,並投入配電器材如CT比流器的設計與生產。公司設有兩大事業部,分別位於湖口與竹北廠區。湖口廠專責複合材料的研發與製造,竹北廠則專精於CT比流器的設計,並整合日本與國內技術,提供符合國際規範的高品質ODM服務。恩良多年來深耕複合材料技術,已成為國內外電機產業重要的電氣絕緣材料供應商,秉持「顧客優先、強化品質、持續研發、合理經營」理念,持續為產業創造價值與信賴。
聯繫方式: yingying@enliang.com.tw
.
.
延伸閱讀: 礙子是什麼?從基礎知識到產業應用的完整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