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馬騁風(全球淨零策略股份有限公司 策略長 /金源康國際有限公司 資深顧問 )
Awarded Sustainable Investing Certificate, CFA Institute, 2024
台灣正積極推進2050淨零轉型,這項國家戰略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綠領人才」的培育與運用。環境部與104人力銀行發布的綠領人才就業趨勢報告、環境部「淨零綠領人才培育聯盟」的成立,以及經濟部iPAS產業人才能力鑑定與媒合平台的發展,共同描繪出台灣在綠領人才「選、育、留、用」上的全面策略。
資料來源:1131217_環境部《綠領人才就業趨勢報告》
一、 綠領人才需求:市場飆升與產業擴散
台灣綠領人才市場正以驚人速度擴張,人才缺口直逼AI。依據環璄部最新公布的2025年上半年綠領人才就業趨勢報告,今年1~4月每月有逾2.1萬個工作機會鎖定綠領,比2024年同期再增長9%,創8年新高,比2018年增加270%。
綠領需求廣泛滲透至各產業。就業趨勢報告指出近8成(77%)的綠領工作來自六大產業,其中「電子資訊/軟體/半導體業」與「一般製造業」穩居需求前兩大,前者佔綠領總需求的22%。而法律/會計/顧問/研發/設計業在綠領AI工作機會中的竄升,顯示知識密集服務業對AI淨零應用的需求。
在職務類別上,「環境安全衛生類人員」穩居綠領人才需求最大宗,佔15% 。值得注意的是,業務銷售類人員的需求排名顯著上升,超越工程研發類,位居第二。這表明淨零轉型已從內部優化延伸至外部市場拓展,綠色產品與服務的推廣需要更多具備相關知識的業務人才。
資料來源:1140704_環境部《綠領人才就業趨勢報告》
二、 綠領人才「選用」:彈性、專業與AI融合
企業在「選用」綠領人才時,策略正從傳統學歷科系轉向實質能力、專業證照及AI應用的重視。
- 學歷彈性與經驗:
就業趨勢報告顯示,95%的綠領工作要求大學、大專及以下學歷,僅約5%限定碩博士學歷。59%的綠領工作不限科系,甚至有12%的面試者非原定科系。56%的職缺歡迎一年以下或不限年資的新鮮人。這表示企業更看重潛力與實質能力,但實戰經驗的重要性逐漸提升。
- 專業證照與能力鑑定:
對專業證照的要求日益提升,從2018年的16.8%增至2025年的23.9%,此點也可從經濟部iPAS產業人才能力鑑定的熱度可略窥一二。iPAS推出的淨零碳規劃管理師能力鑑定因具高鑑別度及公信力,企業也認可獲證者其專業能力符合產業需求。故獲証率雖僅約33%(見下表),但仍持續吸引有志者投入準備。
資料來源:經濟部產業發展署產業人才鑑定官網 (https://www.ipas.org.tw/NZ/AbilityPageContent.aspx?pgeno=1f86a715-1660-4a9d-89f6-9df061e42828)
- AI應用能力整合:
綠領AI工作機會激增,佔綠領整體近20%。其8年成長高達398%。這類職缺集中於電子資訊/軟體/半導體、製造業及知識密集服務業。iPAS也新開設AI應用規劃師鑑定,對應不同層級的AI人才需求。這意味著綠領人才需掌握AI工具,將其應用於環境解決方案,例如能源管理和碳排放監測。
三、 綠領人才「留用」:薪資紅利與友善職場
企業為「留住」綠領人才,除了高薪,也積極打造友善工作環境及提供多元職涯發展。
- 薪資溢價與高薪職缺:
綠領職缺普遍享有薪資紅利。2025年上半年報告指出,月薪中位數達4萬元,比整體職缺高出5.3%。約30%的綠領職缺採面議薪資,遠高於整體職缺的15%,顯示企業願為優異綠領人才提供更高薪酬。高薪職缺中,醫療專業人員月薪中位數可達75,000元,遙遙領先。建築營造不動產業和節能戰略領域也享較高薪資。
- 友善職場與福利:
打造友善職場是留住人才的關鍵。這包括彈性工時、遠距工作、優於法令的給假、新人引導、心理諮詢、健康檢查、家庭照顧支持等。新世代員工更重視個人發展機會和工作與生活平衡。iPAS認證企業亦透過獎勵措施(如考取證照發放獎金)激勵員工。
- 多元人力運用:
面對人才缺口擴大,企業需考慮運用多元人力。國發會預估2030年人才缺口將擴大至48萬人。中高齡勞工再就業意願高,企業也普遍歡迎。僑外學生人數快速成長,政府鼓勵其留台工作。這些多元人力來源為綠領人才補充提供潛力,也要求企業招募策略更彈性,提供生活支援與友善雙語溝通環境。
四、 綠領人才「培訓」:政府主導、公私協力與職能導向
為確保綠領人才穩定供給,台灣政府正透過國家級培訓計畫,結合產官學研資源,全面提升勞動力綠色技能。
- 環境部「淨零綠領人才培育聯盟」:
國家環境研究院攜手全國32所大專院校,組成「環境部淨零綠領人才培育聯盟」,推出「環境部淨零綠領人才培育課程」,課程內容涵蓋氣候變遷、溫室氣體管理與產品碳足跡,考試通過後取得「環境部淨零綠領人才培育課程合格證明」。環境部成立此聯盟是國家級訓才核心,目標每年訓練3,500人。聯盟鼓勵非理工背景人才參與,並提供學費優惠甚至全額減免予青年及經濟弱勢族群。此舉顯示政府透過標準化培訓體系,加速各行各業綠色轉型。(課程訊息:https://greencollar.moenv.gov.tw/MajorLeagueClass/Index)
- 經濟部iPAS與職能對應:
iPAS體系以產業需求為導向,透過專業委員會研擬職能基準與鑑定內容,確保學用合一,有效縮短企業訓練時間。iPAS提供能力鑑定,也透過「疫後企業升級培訓課程」和超過140門免費數位課程,協助企業員工提升智慧化與低碳化能力。獲證者的高求職成功率與薪資溢價,證明iPAS具市場價值。
- 就業媒合平台的智能助力:
iPAS推出專業人才媒合平台並運用AI技術提升企業招募精準與效率。平台支援職缺一鍵匯入,自動推薦履歷,並提供AI生成自傳和AI履歷健檢功能。iPAS舉辦的媒合活動也為獲證人才與企業搭建橋樑,提高媒合效率。這些智能工具與活動降低企業招募成本,同時賦能求職者,讓其專業能力被更快看見。
結論:構築強韌綠領人才生態系
台灣在綠領人才的「選、育、留、用」上,已建立多管齊下、公私協力的策略:選才日益重視能力與證照,並整合AI應用;育才則由政府主導,結合學術界與產業,透過標準化培育與智能媒合;留才與用才則透過薪資溢價、友善職場及多元人力運用,以實現人盡其才並確保人才穩定。
挑戰依然存在,包括如何持續擴大培育量能、確保學用合一、吸引多元背景人才投入,以及提升國際競爭力。然而,透過政府的積極引導、學術界的深度參與、企業的創新實踐,以及iPAS等專業認證與媒合平台的智能助力,台灣正逐步構築一個強韌的綠領人才生態系,形塑在全球綠色產業鏈中的獨特人才優勢,將永續挑戰轉化為國家發展的強勁動能。
本文由金源康國際有限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