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交易系統 EU ETS
系統篇:歐盟CBAM與排放交易系統ETS
——歐洲CBAM與EU ETS差異介紹
歐盟及台灣政府制定了碳關稅和碳費政策,加強對企業碳排放的管控,目的在提高高碳排放企業的經營成本,從而促使其主動降低碳排放。這些政策不僅影響供應鏈中的生產商,也會增加跨國品牌的產品成本,進一步反映在消費者的購買價格上,促使市場更傾向於選擇低碳產品。
圖1 碳關稅及碳費的差異
一、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
歐盟的碳關稅政策(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是歐盟應對氣候變遷、減少碳排放和防止“碳洩漏”的一項創新舉措。該政策自2023年起試行,將逐步對來自非歐盟國家的高碳產品徵收額外的碳稅。主要特點包括:
- 目標:歐盟的目的是避免由於歐盟內部嚴格的碳減排政策(如碳排放交易系統)造成產業外移,即防止企業將生產轉移到氣候政策寬鬆的國家,從而引發“碳洩漏”現象。碳關稅可以確保非歐盟國家出口到歐盟市場的高碳產品支付與歐盟內部產品相同的碳成本。
- 徵收範圍:碳關稅主要針對高碳排放產品,如鋼鐵、水泥、鋁、化肥和電力等。
- 實施方式:進口商在將這些高碳產品進口到歐盟時,需根據產品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碳排放繳納費用。這些費用將與歐盟內部碳市場的碳排放價格相掛鉤,從而達到公平競爭的目的。
- 時間表:該政策將逐步實施,預計2026年起全面生效。2023年7月1日開始進行試點,涵蓋鋼鐵、鋁、水泥等高碳排放產品。
- 國際影響:碳關稅政策可能對貿易流向和全球供應鏈產生重大影響,尤其是對高碳排放的國家(如中國、印度)出口的影響。這也可能促使其他國家提高環保標準,以避免高碳產品被徵收高額碳關稅。
圖2 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
二、台灣的碳費政策
台灣政府自2023年起推動碳費政策,2025年正式上路。該政策目的在依照碳排放量徵收費用,激勵企業減少碳排放並促進綠色轉型。台灣的碳費政策具體內容如下:
- 碳費的徵收對象:台灣的碳費主要針對碳排放量較高的行業,例如鋼鐵、化學、能源、石化等產業。碳費依照企業的碳排放量計算,排放越多的企業,需支付的碳費就越高。
- 政策目標:碳費政策的目的是提高碳排放的成本,促使企業採取低碳技術,並且激勵清潔能源的使用。政府希望通過這一政策達到減少碳排放、加速能源轉型和促進環保產業發展的目標。
- 計算方式:碳費的計算方式通常依據各企業的碳排放量來確定,企業每年需根據其碳排放量繳納一定的碳費。
- 碳費收入用途:台灣政府計劃將徵收的碳費收入用於環保和綠色能源領域的投資,包括支援可再生能源項目、能源效率提升及碳捕集技術等。
- 碳費的影響:碳費的引入將對台灣企業,特別是高碳排放的傳統行業造成成本壓力,促使他們加快低碳技術的投資。這不僅有助於台灣達成減碳目標,也促使台灣產業結構發生綠色轉型。
圖3 台灣碳費與鄰國碳定價的比較圖
歐盟制定的碳關稅政策(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與台灣政府推出的碳費政策,雖然在具體內容和執行方式上有所不同,但兩者都反映了全球對應對氣候變遷的日益重視,並且這些政策目的相似,即透過經濟手段促使企業和國家減少碳排放,達到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目標。下面詳細介紹這兩項政策及其相互關聯。
三、歐盟碳交易體系與碳邊境調整機制
歐盟碳交易體系(EU ETS,European Union Emissions Trading System)與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是歐盟為了達成其氣候目標、減少碳排放和促進全球低碳經濟轉型所推動的兩項主要政策工具之一。其基本目的是通過市場機制,對排放二氧化碳(CO₂)等溫室氣體的企業進行定價,從而達到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效果。EU ETS的目標是通過設定排放上限和市場機制來促使企業減少碳排放,最終實現歐盟2050年達到碳中和的目標。這一體系是歐盟氣候政策的核心部分,目的在促進低碳經濟轉型。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是歐盟為了防止“碳洩漏”而提出的一項新政策。碳洩漏指的是,由於歐盟內部的碳定價政策,部分企業可能會將生產轉移到碳排放標準較低的國家,從而避免歐盟的排放成本。CBAM的目的是確保歐盟內部的減排努力不會因為企業外移而受到削弱。
EU ETS的目的是促使歐盟內部企業減少排放,CBAM則是防止外部企業由於不受相同碳定價影響而轉移生產。兩者結合可以有效防止碳洩漏,保護歐盟企業免受不公平競爭的影響。歐盟通過CBAM推動非歐盟國家也實施減排政策,這樣不僅促使歐盟內部進行低碳轉型,也能在全球範圍內促進環保政策的落實。CBAM也有可能對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碳排放政策產生影響,進一步推動全球碳市場的發展,所以也可以說提早建立全球標準影響力。
碳交易市場、歐盟碳交易體系(EU ETS)以及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是三個密切相關但具有不同功能的概念,這些政策和市場工具主要是為了應對氣候變遷問題、促進減排和碳中和目標的實現。碳交易市場是一個基於市場機制的環保工具,目的在通過將碳排放量定價來激勵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歐盟碳交易體系(EU ETS)是歐盟區內的碳排放量管理機制,成立於2005年,是全球最大且最成熟的碳排放市場之一。排放交易體系(Emissions Trading Scheme,ETS)是一種基於總量管制與交易(Cap & Trade)原則運行的碳市場機制。該體系的基本運作方式是,政府或監管機構設定總排放上限,並將排放配額分配給受監管的排放源。如果某些排放源的排放量超過其分配的配額,它們必須從其他排放源購買配額,以符合規定的排放限制。
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CBAM)是歐盟為了應對來自非歐盟國家的高碳排放產品進入歐盟市場所設立的一項政策機制。其主要目的是通過對進口產品的碳排放進行定價,確保歐盟國內的減碳努力不會因為進口的高碳產品而受到侵蝕,並促使非歐盟國家提高其生產過程中的環境友好性。
圖4 歐盟與非歐盟國家的碳交易
以上內容節錄自《歐盟CBAM我來了!》新書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