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of Contents
Toggle營造工程健康計畫
《台灣永續網》
在營造工程中,工地勞工經常暴露在各種潛在危害之下,例如空氣中的粉塵、持續的噪音、高溫環境,以及有機溶劑等化學物質。這些因素不僅可能造成身體不適,長期下來甚至會導致職業病。為了守護勞工的健康安全,雇主應依照《職業安全衛生法》及相關規定,訂定並落實一套完善的健康管理計畫。
本文說明健康管理計畫的目的、法規依據及實際制定步驟,協助企業提升職場安全,實踐永續經營。
.
健康管理計畫的目的:不只是體檢,更是責任
健康管理計畫不只是為了應付檢查,而是企業對員工健康的具體承諾。它的核心目標包含:
-
掌握潛在風險:針對工地環境中的健康危害進行評估,例如是否有高噪音、揚塵或有害化學品。
-
預防職業病:透過檢查與追蹤,及早發現身體異常並介入處理。
-
建立健康制度:從健檢、健康促進到後續追蹤,讓健康管理成為日常的一部分。
-
培養健康意識:提升員工對風險的認知與自我保護能力,營造正向的工作文化。
制定計畫的法規基礎:法律有規定,企業要做到
以下是根據台灣現行法規,與健康管理相關的重要條文:
《職業安全衛生法》第6條、第20條:規定雇主需保障勞工健康與安全。
《職業安全衛生設施規則》:規範工作場所的設施標準。
《勞工健康保護規則》:明定健康檢查與追蹤的標準作法。
《營造安全衛生設施標準》:針對營造工程的特殊作業環境提供安全要求。
此外,若工程屬公共工程或大型專案,業主(如政府機關)也可能要求提交完整的健康管理或環安衛(ESH)計畫,必須詳閱招標文件並依規定辦理。
健康管理計畫的六大步驟:一步一步做好,不怕出問題
組織與分工:誰負責,說清楚
-
指派專責或兼任的職業衛生護理人員。
-
明確工作分工,例如由誰彙整健康資料、推動健康促進活動、追蹤異常個案等。
危害辨識與風險評估:先找出問題在哪
-
針對各工種進行健康風險評估,例如:
-
焊接作業會產生金屬煙霧。
-
切割混凝土會釋出大量矽塵。
-
挖掘作業可能伴隨高噪音與振動。
-
-
根據危害程度,決定需要做哪些健康監測與預防措施。
健康檢查制度:定期關心身體狀況
-
訂定健康檢查項目,包括:
-
一般健檢:如到職前體檢、每年定期健檢。
-
特殊健檢:針對接觸特定有害物質的員工(如鉛、甲苯等)。
-
-
健檢結果應由醫師解說並給予個別建議。
健康異常的追蹤與處理:及早發現、及早處理
-
若健檢發現異常,應安排:
-
轉診與複檢。
-
調整作業內容或工時。
-
必要時申報職業病並協助申請勞保相關補助。
-
健康促進與教育訓練:提升自我照顧能力
-
每年可規劃主題式活動,例如:
-
戒菸與肺部保健。
-
夏季高溫作業防中暑宣導。
-
心理壓力管理與諮詢服務。
-
-
定期(建議每年至少一次)舉辦健康教育課程,讓員工了解如何照顧自己。
記錄保存與持續改善:好好記錄,才能持續進步
-
必須保存以下資料至少5年:
-
健康檢查結果與統計報告。
-
健康異常追蹤處理記錄。
-
教育訓練與健康活動的紀錄。
-
-
每年檢討計畫執行情形,視需要調整與改進。
結語:把員工健康當作投資,而不是成本
健全的健康管理制度,不只是符合法律規定,更是企業對員工的責任。透過有系統的管理與持續關心,企業可以:
-
降低職災與職業病的發生機率。
-
提高勞工的健康意識與工作滿意度。
-
穩定工地人力與施工品質。
-
展現企業對社會永續的承諾。
投資在健康,就是投資在企業的未來。希望每一位從事營造工作的朋友,都能在安全與健康中安心工作,與企業一起邁向永續。
《台灣永續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