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of Contents
Toggle化學品管理 ISO稽核
【威煦軟體 專家觀點】
在 ISO 45001(職業安全)與 ISO 14001(環境管理)的年度外部稽核中,「化學品管理」始終是最容易被放大檢視的項目之一。原因在於化學品涉及製程控制、員工暴露、環境風險、法規遵循、申報制度以及跨部門作業,因此任何環節只要稍有疏漏,稽核員就能輕易從現場、文件或紀錄中找出缺失。
多數企業會在稽核前一到兩個月開始整備資料,但化學品管理的特性是「錯誤會累積」,若平日沒有良好控制,稽核前的補救往往只能止血,難以真正達到稽核標準。因此,一套完整且具體的稽核前檢查將能有效降低風險。
以下內容集合稽核員與顧問長期觀察到的典型問題,彙整為化學品管理人員在稽核前最應該檢查的十個關鍵項目。
一、重新盤點化學品清冊:所有化學品管理的基礎
在 ISO 稽核中,最容易出現缺失的第一個環節就是化學品清冊。因為清冊承載所有後續管理工作,例如 SDS、標示、風險評估、法規要求、申報量、儲存量等,一旦清冊出現誤差,其他項目也必然跟著錯誤。
因此,在稽核前務必重新確認清冊內容是否「完整、正確、最新」。應檢查:
-
化學品清冊是否包含廠內所有使用、儲存與備品化學品。
-
新增化學品是否已納入並完成相關文件(SDS、風險評估)。
-
已停用或報廢之化學品是否已移出清冊,避免重複或過期資料。
-
不同部門是否使用同一份清冊,確保版本一致。
-
GHS 危害分類是否與 SDS 最新版本一致、無誤植。
清冊的整理應在稽核前完成,因為稽核員通常會從清冊抽查現場物料,一旦兩者不一致,就容易被列為制度性缺失。
二、SDS(安全資料表)是否最新?版本一致?現場是否找得到?
SDS 是每位化學品管理人員最熟悉的文件,但也是最常在稽核中被指出的缺失。其原因在於化學品供應商更新 SDS 的頻率遠高於企業想像,而且不同部門可能自行下載或保存 SDS,使得版本不一致的情況很常見。
稽核前必須確認:
-
所有 SDS 是否為最新版本。化學品供應商更改成分、危害分類或法規內容時,企業需立即更新。
-
SDS 必須包含中文版本,這是台灣的法規要求,不可忽略。
-
不同部門是否使用相同 SDS,避免版本落差導致不一致。
-
現場員工是否能迅速取得 SDS(紙本、電子、系統皆可)。
-
SDS 與清冊中所列化學品名稱是否一致,避免出現名稱混用問題。
SDS 不僅是稽核重點,也關係到現場安全,因此這項工作務必嚴格執行。
三、檢查現場所有化學品標示是否正確且可辨識
化學品標示是稽核員最喜歡從現場開始檢查的項目之一,因為「標示不完整」是現場最容易出現的缺失,且不需要查看文件即可立即判定。
在稽核前,需重新巡檢所有化學品使用區:
-
所有原廠包裝是否保留完整 GHS 標示。
-
分裝瓶、滴定瓶、實驗室容器是否重新完成標示。
-
破損、模糊、褪色的標示是否已更新。
-
現場同一化學品是否有一致的標示規範。
-
特殊危害物質(例如易燃、腐蝕性物質)標示是否清楚。
稽核員通常會直接抽一瓶分裝液體並要求說明內容物、危害與 SDS 位置,因此標示絕對不能忽略。
四、SOP 與實際操作流程是否一致?這是ISO稽核最典型的缺失
ISO 稽核最重視的一項原則就是:你怎麼寫,就要怎麼做。
但許多企業的 SOP(程序書)是多年未更新的版本,與現場實際做法有明顯落差。
稽核前應評估程序書是否:
-
清楚描述化學品的申購、驗收、領用、分裝、使用與儲存流程。
-
與現場實際操作相符,不同部門不應各做各的。
-
包含化學品標示規範、危害辨識程序與相關安全措施。
-
明確定義部門角色(化安、倉庫、製程、品保、安全衛生單位)。
若 SOP 與現場差異過大,稽核員通常會直接判定為管理系統未落實,是 ISO 稽核中最不應出現的失誤。
五、確認所有化學品符合法規:這是稽核重點中的重點
化學品管理是法規密集的領域,涉及多個法規體系,包括:
-
職業安全衛生法(化學品標示與通識、危害性化學品管理)
-
毒性化學物質管理法
-
優先管理化學品申報制度
-
水污法、空污法、廢棄物清理法
-
危險物品消防法規
稽核員會逐條比對企業是否符合法規要求,而最常出現的缺失包括:
-
化學品清冊與毒化物申報不一致。
-
未進行優先管理化學品的量化申報。
-
有危險物但未依消防法規設置儲存設備。
-
SDS 未符合台灣法規(例如沒有中文)。
-
現場使用的容器標示不符合法規要求。
在稽核前務必進行一次「化學品法規符合性評估」,以降低法規面缺失。
六、再次確認化學品儲存區是否符合要求(現場最容易出問題)
化學品儲存區是稽核員必會深入檢查的場所之一,不論是倉庫、危害物儲存區,或是實驗室、製程旁的小型存量區,任何異常都易被列為缺失。
檢查重點包括:
-
危害物是否依性質(易燃、腐蝕、氧化劑等)分類存放。
-
是否備有防洩漏設備、通風設備、防火措施等安全設施。
-
危害性化學品是否有適當標示與警示資訊。
-
儲存量是否符合法規(尤其是毒化物、易燃液體)。
-
危險物質是否遠離熱源、火源、相容性不佳的物質。
現場儲存管理往往暴露企業的管理成熟度,因此這部分務必提前檢查。
七、檢查化學品是否已納入風險評估(ISO 45001 與 14001 的核心)
化學品本身就是「危害來源」,因此若化學品沒有納入風險評估,稽核員會很快認為企業忽略重要風險。
稽核前應確認:
-
是否依據 SDS 將健康危害、物理危害納入評估。
-
是否針對接觸管制(PPE、工程控制)建立有效措施。
-
特殊化學品是否做暴露風險評估(如吸入、皮膚暴露)。
-
是否定期更新化學品風險評估,尤其是新增化學品或製程變更時。
風險評估是 ISO 核心要求,與化學品管理深度相關,因此務必落實。
八、教育訓練是否具備完整證據?員工是否真正理解?
化學品管理的教育訓練不僅是 ISO 要求,也是職安法規要求。
稽核員通常會:
-
查員工是否受過化學品安全訓練。
-
問員工是否看過 SDS、知道危害分類與安全措施。
-
檢查訓練紀錄(教材、簽到、測驗證據)。
-
抽查現場操作人員是否了解自身操作的危害。
因此,稽核前需確保:
-
教育訓練時數與內容符合法規。
-
所有紀錄完整、清晰、可追溯。
-
現場員工至少具備基本安全知識。
讓員工知道 SDS 在哪裡,是最簡單好用的稽核準備。
九、對化學品申購、領用、分裝流程做一次全面檢查
化學品從申購、進料、庫存、領用、分裝到使用的每個流程,都可能因控制不佳而導致稽核缺失。
稽核前應確認:
-
化學品申購是否需要管理單位審核,以避免未管制物質進廠。
-
倉庫領用是否有紀錄,避免落差與外洩風險。
-
分裝是否在安全設備下操作(如通風櫃)。
-
分裝後是否重新標示且與 SDS 一致。
-
廢棄容器是否依規定回收與標示。
這類流程管理不僅影響稽核,也影響日常安全。
十、進行一次「化學品專項模擬稽核」:找出真正的風險點
化學品管理是一個跨部門、多流程、多設備、多場域的管理議題,因此稽核前的最佳準備,就是進行一次「化學品專項內稽或模擬稽核」。
可從以下情境開始:
-
隨機抽一瓶化學品,檢查標示、SDS、清冊是否一致。
-
請現場作業員說明危害與 SDS 存放位置。
-
隨機查看儲存區是否依分類存放。
-
檢查分裝是否依程序進行。
-
檢查法規符合性與申報紀錄是否一致。
-
回頭確認 SOP、教育訓練、風險評估是否與現場一致。
模擬稽核是最有效、最省時間、也最能反應現況的方法。
結語:化學品管理做得好,ISO 稽核才能真正順利
化學品管理不是單一文件或單一流程,而是一套「資料、現場、法規、流程、行為」全都要一致的系統。
做得好的企業,通常具備以下特徵:
-
清冊與 SDS 版本一致且可快速搜尋
-
SOP 與現場一致
-
標示清楚
-
化學品儲存整齊、分類正確
-
文件、紀錄完整可追蹤
-
法規遵循確實
-
員工了解危害並能回答稽核問題
-
改善與追蹤有制度
這些看似基本,但只要任何一項做不好,就會立即在 ISO 稽核中曝露。
你的化學品管理越成熟,稽核準備就越輕鬆,企業的安全與環境風險也越低。
【威煦軟體 專家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