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of Contents
Toggle
每天走在城市街頭,智慧建築管理、LEED與WELL雙認證建築、SS鋼構、國際建築師跨刀、捷運共構等標語不斷映入眼簾,讓人目不暇給。每日都有新的建築物與工程在建構中,但,在城市居住與活動的人最重視的是什麼?
建築與室內空間在其中扮演的角色,遠不只是外觀與功能,更關乎人們的健康、福祉與永續的生活方式。
永續發展城市的特色
城市的樣貌,不只是由建築物堆疊而成,更是生活其中的人們所形塑出的日常、文化生活與生產方式。一座真正的永續城市,不只是看起來綠意盎然,更是在經濟發展、社會福祉與環境保護之間取得平衡,讓現在與未來的世代都能安心生活。
永續城市的核心理念,是在滿足當代居民需求的同時,不犧牲未來世代的生活品質。這樣的城市通常具備以下幾項關鍵特色:
- 環境友善:推動低碳排放、改善空氣品質,導入綠建築、再生能源與可及性高的大眾運輸系統,並強化廢棄物與水資源的整合管理,打造具韌性的城市環境。
- 社會包容:提供公平的教育、醫療與居住資源,鼓勵社區參與及文化多樣性,並確保公共空間的安全與可及性,讓每個人都能在城市中找到歸屬感,促進身心健康。
- 經濟發展:支持在地創新產業,創造多元就業機會,建立穩健的經濟結構,讓城市在面對挑戰時依然具備競爭力。
- 智慧科技:導入智慧交通與城市管理系統,透過數據分析提升資源使用效率,推動數位包容與資訊透明,讓城市治理更智慧、更有效率。
- 調適韌性:強化城市對極端天氣的預警與應變能力,建構防洪、治洪、防震等基礎設施,並導入自然為本的解方(Nature-based Solutions, NbS),如綠牆與濕地,提升生態韌性。
- 生活風格:鼓勵綠色交通、在地消費、健康、綠色飲食,以及運動有活力的生活風格,推廣節能、節水、減廢與循環經濟,讓永續成為市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資料來源:WSP繪製)
你有意識到嗎?我們每天有超過 90% 的時間都待在室內空間,如辦公室、住家、百貨公司、電影院、交通場站。這些空間不只是我們活動的場域,更深深影響著我們的健康、福祉,甚至專注力與生產力。也因此,建築設計不再只是美學與功能的展現,更是推動城市永續與人本生活的關鍵。
近年來,越來越多企業開始重視「健康建築」的概念。像是 Google 和 Amazon 等國際企業,早已在辦公空間導入健康策略,不僅提升員工福祉,也成為吸引與留住人才的重要手段。
本篇文章將從城市永續發展的角度出發,介紹永續與健康建築的認證指標、建物對城市發展與居住福祉的影響、推動方法,以及 WSP 實際參與的永續與健康建築專案案例。
永續、健康建築的認證指標
當我們提到永續與健康建築時,不只是談節能減碳,更是在思考:我們每天生活的空間,是否真正對人與環境都友善?
永續建築專注於降低能源、水資源與高碳排材料的使用,讓建築的全生命週期減少對環境產生的負擔。而健康建築則更進一步,從設計、施工到營運,關注使用者的身心健康,不只是空氣品質、採光與溫、濕度及噪音控制,更包括空間與人的互動品質。
隨著全球 ESG(環境、社會、治理)趨勢的興起,企業不再只關注碳排放與綠建築認證,也開始考量「人」的重要性。人力資本與社會資本成為企業競爭力的一部分,透過取得永續與健康建築認證,不僅展現對員工與環境的承諾,也能提升 ESG 績效,吸引重視永續價值的投資者,也對於城市往永續發展上提供動力。
目前市場上常見的國際永續與健康建築認證包含:
- WELL健康建築標準該標準由美國WELL 建築研究院™(International WELL Building Institute, IWBI)發布,為全球首項專注以室內環境來提升人體健康與福祉的建築認證標準。該標準由國際知名的健康科學專家、建築科學專家經過長達7年的討論、研究及檢驗結果設計,並且是以建築實際表現來衡量和認證的體系。WELL最初於2012年9月由前美國總統比爾·克林頓向全球推薦而問世,目前最新的版本為2020年WELL v2,標準涵蓋(1)空氣、(2)水、(3)營養、(4)光線、(5)運動、(6)熱舒適、(7)聲音環境、(8)材料,(9)心理健康與(10)社區連結等10大指標。
- Fitwell是一套由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以及聯邦總務署(General Services Administration, GSA)共同制定的認證標準,並由積極設計中心(Center for Active Design, CfAD) 營運與管理。其核心目標是提升建築使用者的健康、福祉與生產力。Fitwel 強調「以人為本」的設計,透過實證導向的策略,改善建築與社區環境對健康的正面影響。Fitwel 系統是由 12 大評估指標來達成七大健康願景:(1)增加運動機會、(2)促進使用者安全、(3)減少慢性疾病發病率、(4)支持弱勢群體的社會平等、(5)增加居住者的幸福感、(6)提升周邊社區健康、(7)增加健康飲食的機會。評估指標項目及內容根據建築使用類型的不同而異。它不像 WELL 那樣強調醫學與生理機制,而是更強調社區健康與建築可及性。
- LEED (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是一套由美國綠建築協會(U.S. Green Building Council, USGBC)所制定的綠建築評估系統,用來評估建築物在環境友善、能源效率與永續發展方面的表現。主要目的是推動建築設計、施工與營運過程中採用更環保、節能的做法,減少對環境的負面影響,並提升使用者的健康與舒適度。LEED認證評估為八大指標:(1)建築位置與交通運輸、(2)永續性基地開發、(3)能源與大氣、(4)材料與資源、(5)室內環境品質、(6)創新與設計過程、(7)區域性特色、(8)用水效率。
- BREEAM(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Method,建築研究院環境評估方法) 是由英國建築研究院(BRE)於1990年所開發的全球最早的綠建築評估系統之一,與美國的 LEED 並列為國際具影響力的綠建築標準。BREEM 的目的是評估建築物在設計、施工與營運階段的環境永續性表現,並鼓勵建築業界採用更環保、節能與健康的建築實踐。
BREEM有10大評估指標:(1)管理、(2)健康與福祉、(3)能源、(4)運輸、(5)水資源、(6)材料、(7)廢棄物、(8)土地利用與生態、(9)污染、(10)創新。
下圖為四大建築認證系統的比較表,讀者可依據建物類型、所在地區常見的評估標準、預期達成的永續與健康目標、預算配置及營運模式等面向,評估並選擇最適合的認證系統。
(資料來源:WSP繪製)
健康建築的設計要素
健康建築的設計強調以下幾個關鍵面向:
- 室內空氣品質控管:使用低揮發性有機化合物(Low-VOC)建材、良好的通風系統與空氣過濾設備。
- 自然採光與照明設計:最大化日照利用,減少人工照明依賴,並考量生理節律(如晝夜節律)。
- 聲學舒適:控制噪音來源,提升空間的安靜與專注度。
- 熱舒適與通風:提供可調節的溫度、濕度與自然通風選項。
- 促進活力生活的設計誘因:設計鼓勵步行、使用樓梯與活動的空間,如健身房、球場、瑜珈教室等。
- 心理健康支持:引入自然元素(如綠色植栽、景觀視野等)、社交空間與冥想區域。
- 水質安全與健康:確保建物內的一般用水與飲用水內無過量的化學物質。
- 臨近便利設施:如咖啡廳、超市、公園等,提升建物與社區的連接性,以及人與人之間的交流。
(資料來源:WSP繪製)
永續、健康建築的效益
永續、健康建築不僅對環境有益,更直接影響使用者的健康與生產力。根據相關研究與統計,以辦公室為例,於取得WELL認證建物內工作的使用者,都給出正面的回應:
- 提升員工效率與滿意度:研究顯示,良好的室內環境設計能有效提升專注力與工作表現,進而促進整體生產力。
- 降低病假與醫療支出:空氣品質與照明條件的改善,可有助於減少呼吸道疾病與眼睛疲勞,同時也能穩定心理健康。
- 吸引與留住人才:健康導向的辦公空間已成為企業吸引人才的重要資產,反映出現代工作者對自身福祉的高度重視。
(資料來源:WELL官網、WSP繪製)
八大步驟推動健康建築
看完永續與健康建築的效益,如果讀者有興趣開始推動健康建築,但不知道如何開始,可以參考以下八大步驟,其提供一套系統化架構,協助讀者就新建或既有建物有效導入健康與福祉策略,確保空間品質與使用者福祉兼顧。
- 利害關係人議和:透過工作坊形式,凝聚各方對健康與福祉的共識,釐清其在建物中的具體意涵,為後續策略制定奠定基礎。
- 評估與選取場址:運用永續與健康認證指標(參考圖2)進行潛力場址的盤點與評估,並同步討論專案願景與目標,確保場址選擇與策略方向一致。
- 健康與福祉策略:指定專責人員,建立認證制度,並規劃具體的實施流程,使策略具備可操作性與可追蹤性。
- 概念與細部設計:從空間配置、動線規劃到材料選用,全面整合永續與健康導向設計原則,並透過工作坊促進跨領域交流與共識形成。
- 相關人員的合作:擴大參與範疇,納入廠商、使用者及第三方機構,共同尋找能支持專案願景的產品與服務,提升策略落實的廣度與深度。
- 營造商會議討論:與施工單位進行密切溝通,確保健康與福祉目標在施工階段被充分地理解與實現。
- 衡量與驗證機制:依據選取之認證標準,建立量化與質化的績效指標,並規劃持續改善計畫,確保策略成效可被驗證並持續優化。
- 宣傳專案的效果:透過對外宣傳專案所具有的永續、健康與福祉效益,可吸引新的租戶與使用者,也提高既有使用者對建物的滿意度與認同度。
(資料來源:WSP繪製)
WSP的永續與健康建築案例分享
在推動永續與健康建築的路上,WSP不只是技術顧問,更是客戶的策略夥伴。從選址階段開始,我們協助客戶釐清認證標準、挑選合適的指標,並共同制定永續與健康目標與策略,一路到規劃設計與認證申請,提供全方位的專業支援。
以下介紹 WSP 執行過的的三大永續與健康建築專案。我們從客戶需求、使用者體驗、國家政策與利害關係人等多個面向出發,整合各方觀點,逐步形塑出具備永續性與人本關懷的空間設計。
當我們談論城市的永續性,建築早已不僅是遮風避雨的空間,而是轉為驅動永續發展與健康環境革新的核心角色!透過導入像是 LEED、WELL、BREEAM 等國際認證制度,建築不僅在能源效率、水資源管理、材料選用等面向實現永續,更在空氣品質、採光、聲學、熱舒適度等細節上,考量使用者的需求與身心健康。
當我們開始思考建築如何與環境共生、如何讓人住得更安心、更舒適,城市也同步轉型為更低碳、安全、健康、以人為本的生活場域。
畢竟,我們每天有超過 90% 的時間都在建物內度過,協助客戶打造永續的建築與健康的室內環境,不只是趨勢,更是身為顧問公司的責任。
延伸閱讀
關於WSP
科進栢誠(WSP)是世界領先的專業工程顧問公司,致力於「Future Ready」文化的倡議與實踐,凝聚全球智慧,為交通、環境、建築、電力及能源等領域提供專業的永續解決方案與策略諮詢服務。
作者資訊
任雅婷
WSP科進栢誠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主任工程師,水環事業部
WSP Future Ready Champion、
企業永續管理師證照、WELL AP, ENV SP
- 10年工程顧問經驗,專長於ESG、永續發展、氣候變遷減緩與調適政策研擬、運輸系統與觀光遊憩規劃。
- 輔導企業與公部門推動ESG。
- 聯絡資訊:Kristin.Jen@ws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