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of Contents
Toggle環安衛數位轉型
【台灣永續網 綜合報導】
在生成式AI與ESG揭露標準加速上路的雙重驅動下,企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永續轉型挑戰與機會。威煦軟體攜手DEI多元共融策略學院、亞瑞仕國際驗證於7月30日共同舉辦「2025環安雲夏季線上用戶大會」,以「環安衛數位轉型」、「職場不法侵害預防」與「環安衛管理實務」為三大主軸,有來自製造、科技與服務各產業的多位環安相關人員,透過線上參與此次盛會。
ESG × 數位化 × AI:企業永續治理新三力
本次活動主軸聚焦三個趨勢整合關鍵詞:
-
環安衛數位轉型: 善用AI提升風險辨識與文件作業效率
-
環安衛管理實務: 符合法規要求,同步建構組織韌性
-
職場不法侵害防治: 落實友善職場文化,減少法律與聲譽風險
透過專業講座、實務案例與工具展示,協助企業實踐智慧合規與永續目標雙軌推進。
三位講者分享精華
【AI助攻環安衛數位轉型】
講者:Oscar Wu|威煦軟體 總經理
面對人力緊縮與ESG揭露壓力日益加劇的情況下,環安衛部門如何兼顧效率與準確性,成為企業數位轉型的核心課題。威煦軟體總經理Oscar Wu在分享中提出三大生成式AI應用策略,包括:提示詞設計優化、風險圖像辨識技術導入,以及標準作業流程(SOP)文件的自動撰寫機制,協助企業快速提升內部知識傳承、作業標準化與資訊透明度。他強調:「數位轉型的本質並不僅止於工具升級,而是透過科技手段強化組織韌性,主動回應利害關係人日益升高的永續治理需求。」
現場展示環節中,Oscar也帶來由威煦軟體研發的「MyChat查詢器」,實際呈現AI如何應用於環安衛日常作業。例如現場拍照即時辨識潛在風險點、系統自動比對相符的法規條文與內部SOP內容,不僅顯著減少人為錯誤發生的機率,也加快法規查詢與應變決策流程,進一步強化現場執行效率與組織整體合規能力。
【打造友善職場,遠離不法侵害】
講者:林秋雯|DEI多元共融策略學院 院長
《職業安全衛生法》自2025年6月修法之後,增訂「職場霸凌防治專章」,明確定義職場霸凌,加強雇主防治責任,並強化申訴、調查及懲處機制。企業不僅要重視職場安全與風險控管,更需積極建立能夠有效預防與回應不法侵害事件的全面性機制。林秋雯顧問指出,從性騷擾、職場霸凌到不公平待遇等事件,已逐漸從單一個案升高為企業營運的潛在法律風險與品牌聲譽危機。她特別強調,企業必須從制度設計著手,強化三大核心機制:首先是制定清楚且具可執行力的政策聲明,讓員工明確理解組織對不法行為的零容忍立場;其次是建置匿名與便捷的申訴管道,避免因報復恐懼而壓抑事件揭露;最後則是導入持續性、有情境設計的教育訓練,讓防治意識內化為組織文化的一部分,進一步提升制度的預防效能。
林顧問也結合自身多年輔導經驗,分享多起企業處理不法侵害事件的實務案例,並回應與會人員的提問、深入剖析流程設計常見盲點,例如責任歸屬模糊、申訴調查機制不獨立等,往往使得原本可以控制的個案,最終演變為組織信任危機與公關災難。她再次提醒:「打造友善職場文化,從來就不是HR單位單方面的責任,而是從制度設計、主管行為、員工意識到跨部門配合的全公司共同行動,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打造具備韌性與信任感的職場環境。」
【職安 × ESG:建構永續雙防線】
講者:倪千祥 博士|亞瑞仕國際驗證
「碳風險其實不只環境話題,它也正在成為職安領域的新熱點。」亞瑞仕國際驗證的倪千翔博士指出,極端氣候導致的高溫、暴雨與突發性天災正頻繁影響企業營運現場,而能源轉型所引發的生產程序調整與技術更迭,也同步改變了職災風險樣貌。他提醒企業,面對新型態風險源頭,應及早更新風險矩陣與應變機制,確保防護網能涵蓋氣候與環境變遷所帶來的衝擊。他建議企業導入ISO 14064碳盤查與管理標準,從資料收集、來源分類、數據計算到改善行動建立一套系統化流程,並引入第三方查證,提升數據準確性與揭露可信度。
倪博士進一步指出,ESG報告的角色已從對外揭露走向內部治理深化,許多歐盟新規如CSRD、ESRS都要求企業提供具備可驗證性與一致性的資訊內容。他強調:「如果永續報告只是貼標語言,就無法支撐監管機關、投資人與內部決策者的期待。企業必須讓ESG資料成為治理行動的延伸,具備邏輯鏈條與佐證文件,這樣的報告才真正有價值,也才能提升市場信任與品牌韌性。」
用戶熱烈互動,延伸應用討論
本次大會特別設有即時Q&A與開放式交流時間,不僅讓現場與線上參與者有機會針對議題進行深度互動,也促進了使用者與講者之間的經驗交流與需求溝通。多位與會者針對AI應用於環安衛作業的實際操作細節、環安雲平台在不同場域的功能延伸可能性、不法侵害申訴處理表單的流程設計與制度配套等議題提出具體提問,顯示出業界對於數位工具導入與制度落地的高度關注與實務需求。
主辦單位也回應表示,未來將持續彙整用戶提出的場域痛點與操作難點,並鼓勵用戶主動提供實際表單樣本,以利團隊進一步建構具產業對應性的客製化操作畫面。如此一來,企業可更直觀地評估導入成效與效益,進一步提升系統在組織內的實際落地率與推動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