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of Contents
ToggleRemote I/O 市場
【台灣永續網】綜合報導
近年來,Remote I/O(遠端 I/O) 已從傳統的訊號收集與轉換設備,演變為智慧製造與數位化工廠的基礎組件。它不僅負責將現場感測器、致動器等訊號穩定地傳送至控制系統,還能在邊緣層執行診斷、狀態監控與資料預處理。2025 年,全球市場正處於一個「加速升級」的階段,產品技術、應用場景與供應商策略的變化,正同步塑造未來 5 年的發展藍圖。
市場規模:穩定成長,數據差異反映市場多元
不同研究機構對 2025 年 Remote I/O 市場的估值有所差異,但一致指出成長趨勢穩定向上。根據 DataIntelo 的《Remote IO Modules Market Report》,市場規模預計在 2025 年達到約 26 億美元,並在 2033 年翻倍至 51 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約 8.7%。這個增長並非單一應用驅動,而是來自多個領域的共同推力,包括製造業自動化升級、能源與化工產業對安全性與可用性的要求,以及智慧建築對分散式 I/O 的採用。
同時,與 Remote I/O 緊密相關的 IO-Link 技術 則展現出更高的成長動能。Allied Market Research 預估,2024–2034 年 IO-Link 市場的年均成長率將超過 25%,反映了終端感測層智慧化的浪潮正在快速擴張。由於 IO-Link 與 Remote I/O 常搭配部署,這股趨勢也為後者提供了額外的成長動力。
技術演進:乙太網路主導,IO-Link 驅動現場智慧化
在通訊協定層面,EtherCAT、Profinet 與 EtherNet/IP 依然是全球工業自動化的主流骨幹。它們不僅支援更高頻率的資料更新與低延遲傳輸,還能在網路拓樸上提供靈活性,滿足從高速機械加工到大規模流程控制的不同需求。例如,Beckhoff 在 2025 年推出的 EL14xx/EL24xx EtherCAT 模組,就針對多通道控制需求提供了端子層級的邏輯設定功能,減少對上層 PLC 資源的依賴,並提高系統反應速度(資料來源:Beckhoff 2025 年 7 月新聞稿)。
IO-Link 則是現場層智慧化的重要推手。它能讓感測器與致動器具備自我描述功能,並在維護過程中自動下載參數設定,減少人工干預與錯誤風險。對製造業來說,這代表維修工時縮短、備件庫存減少、停機風險降低,這些都是直接的營運成本優化。IO-Link 的高成長,也使得越來越多的 Remote I/O 模組整合 IO-Link Master 功能,讓現場與控制層的資料流更順暢。
產品趨勢:分散式、耐環境與高可用性設計
在產品外型與防護等級上,機外型(IP67/69K)與本質安全型 Remote I/O 的需求明顯增加。這類模組能直接安裝在惡劣或危險的環境中,例如石化廠區、食品製造線或戶外能源設施,省去額外的控制箱與長距離佈線。不僅降低安裝成本,也讓維修人員能更快進行更換與檢測。Phoenix Contact 在 2025 年推出的 Axioline E IO-Link 現場盒與本安 RTD 模組,就是為了應對這些挑戰性場景而設計(資料來源:Phoenix Contact 2025 年 4 月產品發表)。
在流程工業中,冗餘耦合器與雙匯流排的設計正在普及,原因很簡單——任何停機都可能造成高額損失。這些高可用性設計讓系統在單點故障時仍能持續運作,為電力、化工與油氣等行業提供更高的營運安全感。同時,像 Siemens 這樣的供應商,也透過宣布舊平台(如 ET 200S)退市並推廣新一代 ET 200SP 產品,帶動市場加速汰舊換新,順勢提升整體系統的資安與工程化能力。
區域觀察:亞太市場的領先增速
從區域角度觀察,亞太地區是目前增長最迅速的市場。DataIntelo 報告指出,中國、印度與東協國家的製造業正經歷數位轉型與自動化升級,智慧工廠的推行以及基礎建設的擴張,使得對 Remote I/O 的需求持續攀升。
歐洲雖然是成熟市場,但由於流程工業、汽車製造與機械設備產業的規模龐大,對於高規格的本質安全、冗餘系統以及模組化解決方案仍有穩定需求。北美市場則受到半導體、食品加工與物流自動化投資增加的帶動,對具高彈性、可快速擴充的 I/O 解決方案表現出強烈興趣。
展望與建議:2025–2028 的機遇與挑戰
綜合各方觀點,未來 3–5 年內,全球 Remote I/O 市場有望保持中高個位數的年均成長率。主要的推進力量來自 IO-Link 的廣泛應用、分散式與耐環境模組的普及,以及資安與邊緣運算的整合深化。
對製造業與系統整合商而言,具體建議如下:
-
提前規劃生命週期替換:若仍在使用即將退市的舊平台,應儘快規劃升級方案,以確保零件與技術支援的持續性。
-
善用 IO-Link 的投資報酬:針對感測密集區域部署 IO-Link,能顯著降低維護成本與停機風險。
-
依場域選擇適當的防護與冗餘設計:惡劣環境或關鍵製程場景,應優先考慮 IP67、本安與冗餘方案。
-
納入資安設計:在連網與數據化過程中,確保系統架構與維運符合 IEC 62443 等國際標準,減少潛在的網路風險。
【台灣永續網】綜合報導